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欧特克高管看中国BIM(下)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1日 15:12 来源:中国BIM网
摘要:我觉得企业竞争,不取决于规模的大小,更多地取决于创新能力,这是最重要的区分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日前,在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和欧特克联合举办的2016年度第七届“创新杯”BIM应用设计大赛的颁奖典礼活动上,欧特克工程建设业行业战略与市场营销副总裁Nicolas Mangon,及欧特克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李邵建先生,就BIM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创新杯大赛的亮点及变化等问题,接受了媒体采访。以下内容根据采访实录编辑整理:
BIM使用重在求实 记者:BIM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如李总刚才所说,我们的水平在国际已处于领先地位。请两位结合这次BIM大赛,谈谈中国的BIM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主要特点是什么,在政策上还需要哪些支持? 李邵建:如果把BIM大赛比喻成奥运会的话,我们的奥运战略很成功。我们拿了很多金牌,BIM大赛不但呈现出了国内最高水平,而且其中很多获奖项目也代表了国际最高水平,我想这是最大的亮点,我们获得奥运冠军,我们有足够的投入,可以培养出很多奥运级别的项目。 那反过来讲,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我们是不是真的可以做到BIM的普及,在一个项目上,我们是否用到了BIM所有的点,因此得到了最高奖,还是在每个项目中能实实在在地把其中最应该用到的一两个点运用充分。今天这个项目适合用什么,我们就用什么BIM技术,而不去求大求新求全,我们求实,求把BIM价值,投资回报率,真正形成生产力,这是我们现在要去做的事情。 我们通过“创新杯”这样的平台,已经很大程度上呈现了奥运的绚丽,我们希望能够在接下来和协会有更多合作,把培训和技术真正普及起来。 全球BIM势在必行 Nicolas Mangon:建设行业在全球GDP中占比非常大,规模总额是10万亿美元。据预测。到2024年还会翻一倍,也就是在8-9年的时间里,会有非常强劲的增长需求。但是就目前的行业技术水平来说,暂时还消化不了这么大的需求,包括人员不足,劳动生产率达不到要求等等,所以这个行业面临很大压力,必须改变自己的业务流程。 我们也可以反思一下日本的BIM发展历史。当年日本非常不愿意接受BIM的新工作方法,但是日本面临着一些其他问题,比如不愿引进外籍劳工,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所以最后日本不得不放开制度引进BIM,这是他们在压力之下做出的调整和改变。 中国更需要BIM 另外,我们提到了两份业界报告,一份是麦肯锡做的,一份来自波士顿咨询集团。报告同时显示,如果建筑行业能实现全面数字化,可以实现12%的成本节省。我们看到,制造业走完全面数字化的过程需要十到二十年,对于建设行业,时间可能也很长,但即便节省3%、4%的成本,对整个行业也会有巨大影响,因为这个行业利润率本身很低,仅有1%到2%,如果能节省3%、4%的话,对于整个行业的效益提升会非常突出。这一点在中国也尤为适用,因为中国人口数量庞大,城市化速度也非常快,对于基础设施和楼宇的需求都很强劲,所以以上问题对于中国都特别适用。 BIM2.0,与云端的结合 记者:您曾经说过云端是未来建筑的核心;对于BIM而言,大数据也可以说是其核心价值之一。未来欧特克将从哪些方面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信息,让它们真正做到数据的互联互通,从而更好的负责整个工程建设行业? Nicolas Mangon:首先,BIM并非离不开云,实际上BIM可以离开云独立发展,比如中国和外国的很多企业,他们都不是在云端使用BIM。但是如果进入BIM2.0时代, BIM确实要和云端结合在一起。 实际上,基于云端的BIM可以把所有人员和设备都联系起来,并以此收集到项目的所有信息,包括项目本身从设计、预制、现场施工及完工后的运行阶段信息,分包商信息,以及室内温度、某个房间的湿度,起重机、机械臂等等,然后把它们放到云端。 BIM云预警避风险 我曾举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在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穿一件GPS定位夹克,同时这个夹克和云端相连,云端已经放置有楼宇模型,模型里面已划分出哪些是禁止进入的危险区域,因此施工人员一旦接近危险区域,模型即被激活,并自动启动夹克上的振动装置,提醒其尽快退出。 通过上述例子,说明我们可以把各种各样的数据都收集起来,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行预防性分析和维护,因为我们可以把数以千计的项目数据全都整合在一起,在其中寻找到一些规律,看看哪种迹象发生之后,会出现故障,发生风险的几率会有所提升,从而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于未然。我们把传感器、人、流程、设备等等,全都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网络,然后在这样的网络上做数据分析迭代,使这个流程进一步优化。
BIM云预测早应对 再举两个例子。第一个就是在这种云端上面,我们可以获取物料价格信息,比如说云端会显示未来两年,上海会有很多钢结构项目启动,那就意味着对钢材料需求的增长,可能会提高钢价,这个时候更适合我们的成本控制方案可能是采用混凝土结构。 另外一个例子可能需要占用的时间长达几年。项目完工后,我们可以通过基于云端的BIM,对楼宇的能耗等性能指标进行收集和分析,因为现在我们做设计的时候,对楼宇的能耗可以做出一些理论上的推测。但实际情况怎么样呢,我们不见得和理论假设完全一致,因此在完工后,我们要通过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出现差异,可以分析问题在哪里。对于业主而言,他可以判断当时付给设计公司的钱是否物有所值;而对设计公司来说,也可以找到问题所在,未来优化自己的设计。 要奥运金牌,更要全民体育 记者:刚才李总谈到,欧特克在中国的发展已经从普及推广阶段进入全面开花深化发展的阶段。欧特克在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上,下一步的愿景和目标是什么? Nicolas Mangon:我们看到,中国目前BIM的普及率还是比较低的。单看设计院领域,我们认为BIM的发展机遇非常大,使用BIM的设计企业至少会翻五倍;在施工领域,施工企业现在刚开始意识到BIM的价值,也刚开始尝试和使用。未来我们会把BIM进一步推广到完工之后的运维和物业管理领域,所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BIM在中国有很多机会。 李邵建:还是回到刚才我提到的,我们不但要有奥运金牌,还要有全民体育,希望看到的是既有高度又有宽度的BIM应用场景。 大企业似恐龙,中小企业像狐狸
记者:之前看过一篇国外的报道,称现在BIM正在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洗牌,不少公司为争取中标,开始兼并收购,中小企业可能会在这场洗牌中被淘汰。二位是否认同这个看法?在这次的“创新杯”大赛中,中小企业的表现如何?他们的申报参赛数量,还有得奖数量的占比如何?中小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Nicolas Mangon:首先我认为我们看到的趋势恰好相反,之前和中国的一个业务伙伴也进行过交流,他打了一个比方说,他们的企业规模比较小,像狐狸一样更加灵活,而那些大企业就像恐龙一样,狐狸可以围着恐龙去灵活地打转。实际上,从全球来看也有一个这样的趋势,小企业反应的速度更快,对于新技术的态度也更为灵活,可以更快地去接受像云计算、衍生式设计、脚本编写等新技术,也能够按需参与一些大项目的竞标和投标,所以和报道中提出的趋势刚好相反。中小企业对这些技术做出了投入之后,是有能力去构建自己新的竞争实力的。 我们也可以参照一下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在制造业,包括3D打印以及数字化样机等新技术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涌现出了一批规模很小的企业,可能只有一两个人,但是他们可以对产品进行非常快速的迭代,也不再依赖于大型的厂房或者是其他固定资产,这也符合目前流行的创客文化,对灵活、简单和创新的追求,同样的趋势通过BIM的应用,也会在建设行业出现。他说,近年来不少大型企业的一些前任员工,也都出来自己创业,他们组建的团队虽然小,也许只有几个人,但是因为新技术的使用,使他们面对大企业也可以构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BIM大势,创新者胜 李邵建:我觉得企业竞争,不取决于规模的大小,更多地取决于创新能力,这是最重要的区分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创新能力一是相对于市场变化的创新能力,同时还有对创新的工具和技术的接受速度和利用能力。国内有很多大型企业,他们也很快采用了新技术,因为他有资源优势,有一定程度上的市场占有优势,但是也有很多中小企业的动作是非常快的,它们没有那么多的负担,运用新技术的速度更快。另外就是要避免同质化竞争。 中小企业表现喜人 从我们的大赛来看,这个趋势也非常明显,在前几届当中,我们看到绝大多数项目,无论是报名还是获奖,都是来自于通常我们所说的大型设计或施工企业。从前两届开始,到这一届特别明显的变化时,我们看到大量项目,不论是报名还是最终获奖的项目,都是来源于中小型设计和施工企业。有一个数据,今年有18个新秀奖,新秀奖不一定颁给中小型企业,而是颁给首次参与的单位。还有37个普及奖,普及奖指的是这个企业的应用水平。所以将近45个奖项是颁给首次参加的BIM应用的领先企业或者项目,这里面绝大多数,应该说90%、95%以上,都由中小企业获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预示着BIM在中国的普及将以这样的崭新方式呈现。
|